六论如何弘扬国学

发表时间:2010-11-11 14:02:21    来源:网络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世界陆续兴起东方文化热。在我们中国,根据国家关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各行各业都从不同角度投入了传统文化的研究、弘扬和造势活动。为此,笔者试就如何弘扬国学的问题,谈六点管窥之见:

    一、论背景——国学需要定性正名
   
由于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物欲膨胀交相呼应,把社会各级各界都程度不同地卷入了竞争、斗争和战争的漩涡不能自拔。不少人对国学的概念十分模糊。有人认为国学就是“四书五经”,就是古董,甚至说是迷信;讲国学就要穿唐装;弘扬国学文化,就要让孩子们念《论语》、读《大学》、背诵“三百千”。笔者认为,佛学讲佛,道学讲道,国学就是讲治国的学问。值此必须说明:笔者绝对不否认“四书五经”、“三百千”等古圣先哲们的大量经典名著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部分就是部分,部分不是全部。它们只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学的源头和根基。但是,没有历代后续贤哲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就没有今天的国学。今天的国学,就是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和核心的东方文化。既然文化是人类社会之魂,国学就是国魂。

    二、论功能——国学也讲结构效应
   
既然国学就是国魂,就应该发挥魂的功能。根据笔者研究的大三元理论,任何事物的功能,都是由它相对应的结构所决定的。我们今天之所以要大力倡导弘扬国学,这是国情的需要,也更是时代的需要。一个人的灵魂,统纳着这个人的思维和言行,使之健康幸福地生活;一个国家的灵魂,就要统纳和指导他的政治和经济,确保这个国家的安定和繁荣。整体国学,有整体的功能;国学的各个分支,例如:道、儒、兵、医、法,各有各的效用——道家治乱世,儒家平天下,兵家御外敌,医学保健康,法家治违法,总之,不同的学问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内容结构就有不同的功能,结构不全,功能就难以实现;结构与效用错位,结果必然混乱。例如:用兵法指导经济,导致欺诈坑骗;用儒学治理乱世,造成姑息养奸,越治越乱。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弘扬国学,就一定要首先把国学的整体结构和基本内容搞清楚。既不可舍本逐末,也不能各取所需,以偏概全。

    三、论历史——国学应该走出宫殿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本来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陆续被权贵所控制,成了维护统治阶级地位和利益的工具,从而加速了人类的异化。笔者认为:文化本是自然规律被人类认识、顺应、运用与传承的过程及其成果的总称。人类社会的发展所经历的时空跨度之大,世人皆知。正是在这个常人无法、也不可能全面了解的时空里,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文化这个大概念的内涵,发生了一系列明显甚至是本质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之中,由于历代圣贤、哲人所处立场观点和时代的不同,尤其是几千年来,文化观念的倡导和传承权一直掌握在统治者和御用文人的手里,致使文化真谛中某些本来完全符合天道的内涵,逐步发生了变异。例如:贯穿于《易经》、老子《道德经》和《黄帝内经》之中的阴阳互根、平衡则稳、和合而生、五行生克、天人合一&S226;&S226;&S226;&S226;&S226;&S226;,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陆续被疏漏、遗忘或扭曲——“圣贤功德为上”的文化观念,陆续被“弱肉强食、胜者王侯败者贼”的强权政治所代替;“君臣互敬、责任不同;男女平等、互尊互爱、相依共生”的人际关系,陆续被“三纲五常、男尊女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异化现象所代替&S226;&S226;&S226;&S226;&S226;&S226;于是,羊群里产生了羊倌,整个人类陆续陷入了竞争、斗争、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如果国学不能走出宫殿,就不能恢复国学蕴含天道的本来面目,也就不能发挥国学融合和统纳各方的作用。这场具有世界性战略意义的文化复兴运动,很可能会由于走偏而夭折。这正是国学必须走出院校和官府的意义所在。

    四、论现实——国学必须与时俱进
   
近几年国内外的国学热日益高涨,在这一派大好形势下,也出现了山头不少,观点不同;活动不少,方向不明;商家借势,乘机谋财;形式主义,干扰启蒙等一些很值得注意的不良倾向,其中尤以形式主义和花费大量人、财、物力译古文、背古书的活动,实在不敢恭维。笔者认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圣先哲们,的确非常聪慧。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如今的大众,已经再也不是轻易被治于人的一般劳力者。前文所说的弱肉强食、胜者王侯败者贼的强权政治和“三纲五常、男尊女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的人际关系,已经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弱其智、强其骨”,“使民无知无欲”,“只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治已经过时。为了使人们彻底从“概念模糊-理论混乱-实践上糊涂”的怪圈里走出来,使我们的民族乃至整个人类,通过这场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基本内容的文化复兴运动,得以振兴,我们弘扬国学就必须变玄学为显学,与时俱进。

    五、论效果——国学必须弘扬精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信息时代,随着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文化教育与时政宣传的功能性差异,陆续被广大民众所认知。笔者之所以提出:一定要通过弘扬国学文化的精髓,教化和统一广大民众的思想观念,是因为我们时常把服务于阶段性政治需要的定向宣传,同文化教育和道德观念的培养混为一谈。其实,文化、教育和宣传,这是三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文化是个总概念;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手段;宣传则是阶段性的导航、纠偏,或传达某种临时的政策观念。今天弘扬国学,必须摆脱形式主义和断章取义的干扰,要弘扬就要弘扬国学的精髓。精髓和精华是具有本质区别的,精髓是文化之魂,精华是文化之体。只有弘扬国学文化的精髓,才能真正用具有真理性的传统观念,统一国民思想,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六、论前景——国学缔造和谐大同
   
由于我们的国学文化,是人类有记载的文明史上,唯一长达六七千年从未中断过的一统文化,而且是积淀厚重的系统文化。如今我们要想通过古今中外先进文化的融会贯通,集中和吸纳一切符合客观规律的优秀文化,摆脱各种地域、政治和宗教观念的束缚,就必须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和核心,这个标准和核心就是我们国学的精髓,因为它是人类数千年智慧的结晶 ,是经过无数次重大历史事实检验过的真理。这个精髓就是我们老祖宗发现“阴阳互根、五行生克、天人合一”理论;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三生万物”的理论;就是左右阴阳五行和万事万物的“因果缘续、结构效应、要素制衡”这三大规律。正是根据这一些堪称精髓的基本理论,道家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无欲观其妙”、“善”“美”众人定、“凡事对立统一,相对而生”、“功成身退”、“慈俭不争”等一系列顺天治世之道;儒家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义、礼、智、信”、“礼之用和为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系列为人处事之理。
   
笔者认为,只要我们通过弘扬国学文化,能把上述这些精髓性的理论,变玄学为显学,贯彻于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言行之中,社风民俗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的科学发展观也就落到了实处。只要我们华人,能用国学文化的精髓指导和统一我们的思想和言行,就一定会对全世界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是名副其实的“日不落民族”,理当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引领世界潮流,走出“三争”误区,共建和谐文明新世界的伟大使命。

网站导航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力资源 | 联系筝和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筝和天下 京ICP050878号 中国民族音乐网 中国古筝音乐网
电信业务审批[2005]字第 471 号函
技术支持:北京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