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绣大师陈少芳

发表时间:2010-8-5 9:39:47    来源:网络
  
    陈少芳大师。她的祖籍就是广东番禺,1937年生于广州。自幼,陈少芳就喜欢工艺和美术。1958年,时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的杨之光到中南美专附中应届毕业生中物色学生,这时,一位提着个小竹篮,篮内放着剪纸和一把小剪刀,长着一张圆脸蛋的女生引起了教授的注意。因为她在艺术上的天赋,成了杨教授国画系的门徒。中国的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就伴随着玉器、陶瓷和织物而诞生,虽朝代更迭,但艺术长存,延绵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粤绣成了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是中华艺术百花园里的一朵艳丽的花朵。

    粤绣的技术中心在广州,因而又称广绣,泛指珠江三角洲,主要有是南海、番禺、顺德一带的民间刺绣工艺。这种技艺精湛的工艺美术誉满中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少芳在广州美院攻读的是国画系,擅长的是人物画,后来又专攻花鸟画。走出学校之后,就在广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及其属下的绣品厂长期从事粤绣的创作设计工作,兢兢业业,春去秋来,一干就四十多年。

    在艺术上的苦苦追求和对粤绣的执着,陈少芳大师留下了令人感叹的足迹和成就。她锲而不舍,在挣扎中孤军奋战。她的造诣,她的精神,她的追求和信仰,是众多当代艺术工作者可望而不可及的。长期的创作实践,她的一大批珍贵的作品诞生了。其代表作《牧羊姑娘》、《晨曦》和《我爱小鸡群》等达到了广绣中极高的艺术水平。《牧羊姑娘》是解放后第一幅现代题材的粤绣作品,被选送参加了1964年全国工艺美术展。“文革”当中,陈少芳以一位艺术家的良心和毅力,于1976年完成了代表作《我爱小鸡群》。作品的中心是一位彝族小姑娘,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这位小姑娘与一群小鸡之间情景交融的动人场面。该作品的成功之处是首次采用中国画与西洋画相结合的手法,既保留了粤绣色彩对比强烈的特点又无媚俗之态,仅仅是小鸡的绒毛就用了20多种彩线。专家称这幅作品“构图饱满、层次分明、繁而不乱、色彩鲜艳、针法多变”。在北京展出期间,有众多记者争相拍摄这幅作品。据说邓小平同志在参观展出时,在该作品面前站了好长时间,并不停地微笑着点头,表达了他对作品的赞许。

    在陈少芳大师的代表作品中,《晨曦》获得了最高荣誉。作品表达的是这样一种美丽的意境:黎明时分,四周是一簇簇鲜艳美丽的百合花,金色的阳光从树间射下,装点沐染着孔雀秀丽的羽毛,作品把孔雀尾诱人的色彩表现得逼真而传神,恰如其分地创造出了孔雀乐于自我欣赏和自我肯定的境界。陈大师告诉我,历史上曾有很多人绣孔雀,因孔雀最能体现粤绣的技艺。为了能使这幅作品有一种新姿态和新意境,《晨曦》无论在构图上还是针法上皆冲破了原有的传统,大胆进行了艺术上的创新。为了表现孔雀的头、颈、胸和腹部不同的羽毛质感,陈少芳又创新了捆咬针、留水路、捆插针、施疏针等一些新颖别致的针法,使作品更加精妙美观。

    1982
年,《晨曦》被推荐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大赛时,夺得“金杯”,并被选送参加“德国莱比锡秋季博览会”、“匈牙利春季博览会”和“亚太地区博览会”等。陈少芳的粤绣作品被观众称赞为“针线传神,人像圣手”。有一次,一个藏族佛教代表团参观“陈少芳粤绣作品展”,在《赵朴初》的绣像前,一位教徒被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高超技艺所震慑,他们如同见到赵本人,分批地向前念经,同时行了碰额礼。每次展出,都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热烈反应,给予很高评价。观众写满了厚厚的19本“嘉宾留言簿”。有一位来自台湾的前国民党空军少将写道:“巧夺天工,神游画境,兰心慧质,超凡入艺。”陈少芳从事粤绣艺术的创作、研究工作已四十多年,亲眼目睹了粤绣从发展到衰落的过程。“文革”中,广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被解散,设计人员四处流失,后来由于机绣的发展,社会上粗制滥造的商品绣盛行,“无可奈何花落去”,绣工们只好转业改行,致使粤绣已名存实亡。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粤绣被工艺行业列为“人亡艺绝”。这种说法虽不准确,但也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粤绣的现状与处境。坐在我面前的陈少芳已满头灰发,这位年事已高的艺术大师满怀深情地说:“如今粤绣连获得生存条件也没有,要恢复其历史盛况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我个人能力有限。”粤绣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一朵璀灿的浪花。

    这种由民间艺人两千多年来创造出来的智慧的结晶,竟然将要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岭南濒临泯灭,这不能不说是历史上的一件憾事。抢救粤绣,不应该只是陈少芳这位老艺术家一个人的责任,应该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系列项目之一。我想,这应该是文化大省建设的使命所在。

针法独树一帜 并誉四大名绣

    粤绣是广东刺绣艺术的总称,它与苏绣、湘绣、蜀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粤绣包括以广州为中心的广绣和以潮州为代表的潮绣两大流派,据传创始于2000年前少数民族。清代,粤绣被选为贡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曾派专人来穗定制广绣;潮绣则作为国礼馈赠法国总统戴高乐。到20世纪,粤绣鼎盛时期,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绣品,每位少女都将绣花作为女红必修。

    与四大名绣相比,粤绣除针法丰富多变外,在创作设计上善于把寓意吉祥和美好的愿望融入绣品。在创作方法上善于取绘画和民间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长处,使绣品的构图饱满,繁而不乱,针步均匀,光亮平整,纹理清晰分明,物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充分地体现了粤绣的地方风格和艺术特色。

    在广绣作品中,陈少芳的《我爱小鸡群》是广绣作品中最具特色的一幅。据陈少芳说,在绣一只黑小鸡时,是从它的受光面、反光面和背光面来表现,一只小黑鸡里面,甚至用上了二十多种颜色,据悉,这幅作品1978年在北京展出时,曾受到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的喜爱,他在展品前伫足观赏了许久,还兴致勃勃地招呼在其附近的陈永贵说快来看小鸡。这件事在当时被广绣界传为佳话。

 

 

上一篇: 现代广绣
下一篇: 金银线绣
网站导航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力资源 | 联系筝和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筝和天下 京ICP050878号 中国民族音乐网 中国古筝音乐网
电信业务审批[2005]字第 471 号函
技术支持:北京SEO